烈日高照,平湖市钟埭街道大力村的田间尽是忙碌身影——农民正抢抓农时犁田插秧,成群的白鹭在嬉戏觅食。“我心里却一直惦记着水稻种植保险的事,迟迟不得空。现在好了,工作人员上门服务,教我用手机完成了水稻参保手续。”当地种粮大户张良成笑着告诉记者,今年的水稻种植保险,在每亩元保额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每亩元的水稻完全成本保险保障。有了政策“兜底”,种粮的积极性更高了!

“前段时间小麦收割顺利收尾,现在夏种工作有序推进,我心里踏实多了。”平湖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李春念坦言道,该市粮食收获主要依赖外地跨区作业服务,但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复杂,跨区作业面临着较大不确定性,给小麦收割带来极大挑战。“我们提前研判、制定预案,密切跟踪调度机收作业供需对接情况,根据小麦种植面积协调安排跨区作业机具台套,确保‘颗粒归仓’。”据统计,今年平湖市小麦种植面积超18万亩,平均亩产达公斤,较去年增产50公斤以上。

产业要发展,需要政策护航、机械助力,更要科技支撑。记者来到位于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的浙江绿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基地采访时,目光一下子就被一棵棵悬挂在空中的紫背天葵所吸引。“一走进这里,你就跟紫背天葵一起吃了同一顿‘饭’。”浙江绿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余魁笑着说道,“在水培、气雾培种植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液都以雾气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这样不仅能使植物根系水肥条件达到最佳状态,还能循环利用营养液,同时节省了种植空间,一举三得。”

记者了解到,浙江绿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沙培、水培、气雾培等新型种植模式开展品质果蔬种植,年产值万元。“基地内农作物生产管理不需要人工干预,一个人就能管理好多亩地。”余魁告诉记者,与传统农业相比,有了北斗高分基站和“农智云”平台两大“法宝”,该基地的产量和产值提升了近一倍。原来,通过北斗高分基站测绘的农场高精度地图,可以对场地、设备和人员进行优化管理和智能调度;利用自主研发的“农智云”平台,实现了从育苗、种植、分拣到包装全过程机械化作业和数字化管控。

其实,像“绿迹农业”这样的“数字工厂”在平湖不在少数。今年以来,平湖市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抓项目、稳投资、增动能,全市13个项目列入省级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实施计划,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2.87亿元,完成率达55.6%。

“平湖自年在广陈镇成立全省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以来,不断培育蓝城·三菱化学蔬菜工厂、中以设施农业示范园、东郁国际植物新品种研究院等一批现代农业项目,提升壮大新型农业主体,积极打造长三角国际科技农业新高地。接下来,我们将高水平推进农业‘双强’行动,抓好平台建设和项目招引,不断拓展‘广陈模式’新内涵,持续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径。”平湖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朱浩表示。

见习记者:沈璐兰

编辑:郑蔚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tiankuia.com/qtkpzff/9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