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何止能治大病,冻疮这种小玩意她也能搞
微信客服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ga-cd.net/fengshang/xinchao/1858.html专注自信自强 这些天,漳州渐渐地,天气变得有点凉了,风也冷多了,晚上江滨的快走都不大会出汗了。还没来得及感受秋天的开始,冬天的脚步已经靠近了,也许再过几天,天气就会真冷了,而不是“妈妈觉得你冷”。不是很喜欢冬天,穿着笨重的衣服,总是给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还有,漳州的冬天总是不下雪,看不着,摸不到,漳州的冬天,只给人冷不给人美,我想很多人是不欢迎的。北方的冬天是室外冷,室内有暖气,漳州的冬天是室内和室外一样冷,湿冷湿冷的,北风呜呜地夹杂着尖锐的铁砂,能刺穿您严实的羽绒棉袄,更别说那暴露在外面的脸皮指丫,被它划了一网又一网,又疼又冷直钻骨子。 图片来自网络 相信不少朋友在冬天寒冷季节都曾深受冻疮之苦,特别是那些平素手足容易发凉(中医称手足厥冷或者四肢厥冷、厥逆)而又疏于保暖的朋友。到了一年中最冷的那个时候,手足就会长冻疮,溃疡后迁延难愈,通常都要等到天气暖和以后才能逐渐愈合,有的还会留下疤痕,对于爱美的姑娘朋友来说尤其痛苦。 图片来自网络 冻疮这个病名最早见于隋代巢元方写的一本书,叫《诸病源候论》,称“冻疮”,“烂冻疮”,原文这么写的“严冬之月,触冒风雪寒毒之气,伤于肌肤,气血壅涩,因即涿冻,赤疼痛,便成冻疮。”在此之前不叫冻疮,叫“涿”,首见于《五十二病方》。冻疮,虽然也算不上什么大病,但发作起来真让人痒痛难忍,严重者可发生水疱,或水疱破溃、糜烂、溃疡。中医认为,冻疮的发生多为素体阳气不足,外寒侵袭,阳气不伸,寒凝血瘀而致。历来中医都有很多内治外治的办法对付冻疮,通常都是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治疗大法的。 为了帮助朋友们摆脱冻疮带来的烦恼,下面我介绍一张治疗冻疮的经方: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汤证,记载于《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的第条,原文虽短短数字,却内涵丰富,蕴义极深,它既为外感病而设,又为内伤杂病而立,这个方证在临床上非常常见。是我常用的经方之一。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条说:“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本条的“手足厥寒”,即手足发凉,“脉细欲绝”,即脉纤细如丝,按之即无。这种脉证,多因素体营血不足,外面又感受风寒邪气,气血被风寒邪气所遏阻,血虚不能充盈于脉中,四肢末端失去血液的温养,以致阴阳气不相顺接,就形成血虚寒凝证。当用当归四逆汤养血通脉,温经散寒。 我平时很少讲方义,因为总觉得讲方义是扯皮,怎么讲都能讲的圆!但对于这张当归四逆汤我还真想讲一讲,因为她讲得通,而不是讲得圆。朋友们可以评判一下,看这样讲对不对。当归四逆汤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通草、炙甘草、大枣七药组成,她的剂量比例是当归、桂枝、芍药、细辛3:通草、甘草2:大枣(有的书写25个,有的书写12个)。讲方义必须有君臣佐使,所以方以当归为君,养血和血;桂枝、芍药是左右大臣,左丞相桂枝温经通阳,辅当归提高温通的能耐;右丞相芍药益阴和阳,助当归增强养血的能耐;桂枝与芍药配伍合作,内疏厥阴、外和营卫。佐以细辛、通草温经脉、畅血行;使以大枣、甘草补益脾胃、调理生化之源,7味药加到一块共同组成养血通脉、温经散寒的方剂。 酱紫一分析啊,我们发现当归四逆汤原来是张仲景为厥阴病因血虚受寒,手足厥寒者而设立的方剂。冻疮与厥阴不管从字面上还是含义上看上去似乎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手足厥寒,脉细或无,细想其中的机理,都是寒邪搞的鬼,导致机体机能减退或消失,所以嘛可以异病同治。本方把当归、细辛、通草加入桂枝汤中,内能温通血脉,外可解肌散寒,把她运用在冻疮而寒邪尚未化热之前,既可以促进肌体自我恢复,又能直接祛除寒邪从表而出,药证相和、方证相应,不亦乐乎!而且,有一本书叫《伤寒论今释》就明确写了当归四逆汤用于治疗冻疮。 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冻疮有一个细节,或者叫使用技巧,我经常在用,跟过我查房的年青医生应该都听我讲过。冻疮这个病是个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肿坚之处必有伏阳”嘛。这句话不是我讲的,是清朝一个医生叫张秉成说的,张大夫在解释《仙方活命饮》时说:“夫肿毒之初起也,皆由营血阻滞,郁而为热,营卫之气失其常度,病即形之于外也,......然肿坚之处,必有伏阳,痰血交凝,定多蕴毒,故又以天花粉清之,金银花、甘草节解之。”因此,我通常会加一点金银花、连翘、桔梗什么的,朋友们体会体会,是不是酱紫。 疾病总是预防胜过治疗。容易生冻疮的人啊她的血液循环通常都较差,所以冻疮的防治应从改善末稍血液循环来提高耐寒能力入手。平时加强适合自身条件的体育锻炼,每天坚持大约30分钟的运动,比如跑步、跳绳、骑车、快走等活动直到微微出汗,并且利用每天洗手、洗脸、洗脚的间隙,反复搓擦双手、双耳及面部皮肤直到微微发热为止,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微循环障碍,达到流通血脉的目的。 图片来自网络 我觉得,容易冻疮的人大多属于阳虚体质。气血运行不畅,凝滞脉络,久而久之肌肤便会失去营养,导致阴寒久伏于经脉,所以冻疮会反复发生。中医界的神书《黄帝内经》提出“春夏养阳”的治疗法则,“春夏养阳”怎么养?要从饮食调节、生活起居、精神调摄等方面做起,如夏季宜早睡早起,增加阳光照射时间,以适应自然界阳气升发旺盛之气。不过食寒凉,不久居冷室,因为那样会使阳气更耗,这即是春夏要时时注意保养阳气的道理。这些我在前面的文章已经有讲过了。而“冬病夏治”正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在夏季治疗冻疮往往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根据中医阴阳四时消长变化的规律来看,人体阳气春夏大多生发而且旺盛,秋冬大多收敛而且相对衰减,这是人体适应自然的结果。阳虚体质的人,可以根据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的特点,利用夏季气温高、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人体可以借助外界自然的阳气修复机体的阴阳失衡。我经常反复叮嘱长期卧床少动的患者及其家属在夏天多带患者进行户外活动就是基于这种原因。夏天血液循环好,皮肤毛孔容易扩张,在这个阶段如果配合适当的经方治疗,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使冻疮这类宿疾消失于不知不觉之中。 初冬,像一位美丽的、高贵的、矜持的公主,舞动着她那神奇的面纱,送来阵阵凛冽而暖和的、夹杂着RMB的西北风。漳州,没有冻疮的冬天,心情将是美丽的,人情将是温暖的。 高源明老师作品,版权归高源明老师所有! 文、编:郭进财 图:高源明网络 郭进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tiankuia.com/qtkpzff/8685.html
- 上一篇文章: 终于定了东台小伙中国最牛基因科学家王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