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429413.html

中医上将水肿的病因病理分为风邪外侵,水湿。脾气受困,湿毒浸淫、饮食不节、劳欲太过所致。根据患者的水肿发病特点先做阴阳分治,起病急,颜面先肿为阳水;起病缓,下肢先肿为阴水。

1、风水相搏:水肿先从眼睑部开始,继而四肢,甚至全身浮肿,来势迅速,颜面为甚,皮肤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尿少或有尿血,伴有发热恶心风,咳嗽,肢痛,咽喉红肿疼痛,苔薄白,脉浮。治法:疏风利水。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肺脾气虚:肢体浮肿不甚,按之凹陷难起,面色苍白或萎黄,神倦,纳少,便溏,小便短少,自汗,素易感冒,舌淡苔白,脉缓弱。治法:温脾化湿,益气利水。

方药:实脾饮合玉屏风散

3、脾肾阳虚:全身浮肿,以腰腹下肢为甚,按之凹难起。面色白光白,神倦肢冷,大便稀溏或五更泄泻,腰膝冷痛,舌淡胖,苔白,脉沉迟无力。治法:益肾健脾,温是化水。

方药:真武汤

4、湿热内侵:面目浮肿,小便短赤,或有血尿,或伴发热,皮肤疮毒,舌质偏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解毒,淡渗利湿。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五皮饮

中药方剂

五味消毒饮

清热剂-清热解毒

金银花(15克)、野菊花(6克)、蒲公英(6克)、紫花地丁(6克)、紫背天葵子(6克)

清热解毒,消散疗疮。

疗疮初起,发热恶寒,疮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铁钉,以及痈疡疖肿,红肿热痛,舌红苔黄,脉数。

水一盅,煎八分,加无灰酒半盅,再滚二三沸时,热服,被盖出汗为度。

方中银花清热解毒,消散痛肿;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菜花,紫背天葵子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散结;少加酒以通血脉,有利于痛肿疗毒之消散。配合成方,共奏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功。

斟酌。

《医宗金鉴》

实脾饮合玉屏风散

防风一两(30克)、黄芪蜜炙、白术各二两(各60克)。

上?咀,每服三钱(9克),水一盏半,加大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后热服。

  现代用法:研末,每日次,每次6~9克,大枣煎汤送服;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益气固表止汗。

表虚自汗证。自汗恶风,面色咣白,舌淡苔白,脉浮缓,以及虚人易感风邪者。

本方之自汗证是因脾肺气虚,卫表不固所致。肺气虚,则卫表不固,腠理疏松,营阴不能内守,故自汗出,恶风易感风邪;脾气虚,气血化源不足,故面色咣白、舌淡苔白、脉浮缓。治宜益气固表,以达止汗之功。方中黄芪内外同治为君,对内大补脾肺之气,对外固表止汗。白术为臣,健脾益气,使脾气旺则土能生金,肺金足则可固表实卫。二药相须为用,使气旺表实,汗不外泄,外邪难侵。防风走表既祛风邪又防御风邪之侵为佐使药。且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恋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三药合用,补中有疏,散中有补。

玉屏风散,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另一说出自南宋·张松《究原方》。

真武汤

茯苓三两(9克),白芍三两(9克),白术二两(6克),生姜三两(9克),炮附子(去皮,破八片)一枚(9克)。

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温阳利水。

脾肾阳虚水肿。全身浮肿,四肢沉重,小便不利,恶寒肢冷,腹痛下利,舌质淡胖,舌苔白滑,脉沉细。

出自《伤寒论》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6克,连翘9克,杏仁9克,赤小豆30克,大枣1枚,桑白皮10克,生姜6克,炙甘草6克。

水煎分三次温服

麻黄、杏仁、生姜意在辛温宣发,解表散邪;连翘、桑白皮、赤小豆旨在苦寒清热解毒;甘草、大枣甘平和中,其药物组合成为共奏辛温解表散邪,解热祛湿之效。阳黄为湿热侵袭机体,兼有外感证时应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既可散外邪又可内清湿热。

湿热蕴郁于内,外阻经络肌肤之病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tiankuia.com/qtksltx/9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