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到底是如何死的?若是有人谋害,凶手又会是谁?

关于秦始皇之死,史书《秦始皇本纪》只用了寥寥数语:丙寅七月,始皇崩于沙丘之台。结合秦始皇死前死后的种种事件,我们不禁要扪心自问,秦始皇之死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秦始皇真的是病死的吗?如果是被刺杀,刺客又是谁?

秦始皇死前和死后发生了什么?

要想知道秦始皇为何而死,我们可以看看他死前和死后发生了什么。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年),不仅出现了令人不安的天象"荧惑守心",还出现了刻有"始皇死,天下分"的陨石,以及"仙人"的"祖龙今年死"和"祖龙今年死"。面对这些不祥之兆,秦始皇找人占卜,"其卦好游",于是秦始皇决定再次周游列国。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年)十月,他在左丞相李斯和幼子胡亥的陪同下离开咸阳,周游列国。十一月,他抵达云梦,祭拜了葬于九嶷山的舜帝。然后经季卡、丹阳至钱塘,趁涨潮西渡钱塘江,迤逦一百二十里,登上会稽山拜谒虞帝,并在海边巨石上刻下自己的功绩,然后沿着海岸线踏上北上的归途。

当队伍行至平原的十字路口时,秦始皇突然病倒了,于是他派蒙毅返回会稽山为山川祈福。这次御医也无能为力,于是队伍加快速度向咸阳进发。然而,秦始皇的病情越来越重,加上药物无用,加上一路劳累,经常昏迷不醒。

秦始皇一定意识到了自己病情的严重性,在意识尚清醒的情况下,他给儿子扶桑写了一封信,让赵高用玉玺把信封好,交给扶桑"葬于咸阳"。然而,赵高并没有寄出这封信,而是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

对于赵高来说,谁继承王位并不重要,因为他不可能贸然放弃王位。然而,扶苏即位后,又重用孟尝君和孟懿,这让赵高忧心忡忡。蒙毅以罪判处赵高死刑,虽然最终被秦始皇赦免,但他与蒙氏家族的关系却每况愈下。

在渡黄河时,秦始皇因病再次晕倒,不小心用后脑勺撞到了青铜冰鉴上。撞击使秦始皇病情加重,昏迷不醒。第二天,丞相李斯、中车府监赵高和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来探望他时,发现秦始皇已经在几个小时前去世了。秦始皇死在明处是非常危险的,当时还没有指定继承人。为了防止发生意外,李斯隐瞒了秦始皇的死讯,并将他的尸体安置在一辆保温通风的马车里,以保持凉爽。百官一如既往地玩乐嬉戏,献上酒食,宦官们则假装证实秦始皇的百官在马车上报告的情况。

赵高于是劝说胡亥、李斯相继登基,同时下诏处死扶苏和孟安,最终扶苏被诏杀,孟安被下狱。

秦始皇到底得了什么病,为什么有人怀疑他是昏死过去的?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小时候被赵国挟持,所以身体非常虚弱,经常生病,还说"秦王腰蜂腰,长目,亲鸟胸",郭沫若据此认为,秦始皇小时候可能患有骨软骨炎和支气管炎,所以长大后胸如鸷鸟,声如豺狼。

成年后,由于长期参与复杂的国事,他患上了脑膜炎和癫痫。郭沫若认为,秦始皇在一次出游中癫痫复发,晕倒后头部重重地撞在青铜冰杯上,引起结核性脑膜炎。不过,虽然当时难以治疗,但秦始皇的病并没有在几天内死亡,而是持续了两到三周,足够秦始皇返回咸阳。

此外,关于秦始皇之死的史料记载同样自相矛盾。粗略地说,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时间存疑:《秦始皇本纪》称秦始皇死于秦始皇三十七年七月丙寅日(距今年),而周家台秦墓出土的历书显示,该年七月并无丙寅日。日本学者鹤间和由香里认为,"七月丙寅"应视为八月丙寅之误(21)。而中国学者辛德勇则认为"七月丙寅"是正确的,但日期有误。死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死于沙丘,而《赵正书》则记载秦始皇病重后抵达巴人(沙丘之西)。继位人选:据《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曾留下遗诏,命扶苏返回咸阳,似乎有意让扶苏继位,但被赵高阻止。另一方面,赵正书记载,秦始皇召见李斯等人商议此事,并接受胡亥为继承人。

就《史记》和《资治通鉴》而言,虽然两部史书都比较可靠,但《资治通鉴》比《史记》更可靠,因为《资治通鉴》成书于《史记》之前。

如果秦始皇遇刺,凶手是谁?

根据《秦始皇本纪》的记载,秦始皇猝然崩逝,显然疑点重重。那么,如果秦始皇真的被杀,凶手会是谁呢?

自古以来,秦始皇被杀的两个最大嫌疑人就是胡亥和赵高。由于胡亥从秦始皇的倒台中获益最大,因此他通常被认为是杀害秦始皇的罪魁祸首。然而,据赵正书说,秦始皇已经任命胡亥为太子,因此胡亥没有作案动机。

赵高有作案动机吗?显然有。赵高非常担心孟氏兄弟的连任,因为他与孟家有旧怨。虽然在赵正书中写道胡亥已经被任命为继承人,而且胡亥与他关系密切,所以他不必担心孟氏兄弟,但秦始皇下令扶苏返回咸阳的诏令一定激起了赵高的嫉恨,后来孟氏兄弟被处死就是明证。

赵高能够逼迫胡亥,却难以逼迫扶苏。况且,从胡亥对扶苏的态度来看,他显然非常惧怕扶苏,所以赵高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阻止扶苏返回咸阳。因此,赵高未必能改旨让胡亥登基,但他可以改旨不让扶苏回咸阳。

如上所述,赵高或许没有勇气主动行刺秦始皇,但赵高很有可能是接到了中太尉的命令,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间接行刺秦始皇,这与秦始皇病重有关。因此,如果秦始皇真的遇刺,赵高的嫌疑无疑是最大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tiankuia.com/qtksltx/11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