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县发展特色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黄平县立足农业资源独特性,大力发展现代山地农业,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在黄平县谷陇镇青塘村白茶基地,新芽吐绿,上百名村民采茶忙;在黄平县浪洞镇食用菌基地,数十位村民将一簇簇木耳采摘装筐;在黄平县旧州镇野菜基地,野菜长势喜人,村民正紧张地除草施肥…… 如今在黄平县,因地制宜发展起来的特色产业越来越好,这些特色产业不仅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更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好路子”。 种植白茶带富农民 清明期间,黄平县谷陇镇青塘村白茶基地云雾缭绕。清晨,在村党支部的组织下,村民们采摘带着露珠的嫩芽,为新茶生产备足原料。茶山上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加工炒制、包装发货,一派繁忙景象。 谷陇镇青塘村白茶基地种植的白茶,是从浙江省安吉市引入的茶种,外形似凤羽,色泽翠绿,香气持久,汤色清澈明亮,底芽细嫩成朵,其氨基酸含量是普通绿茶的3—4倍,茶多酚含量也少于其他绿茶,滋味鲜爽,没有苦涩味,为中国绿茶中的一朵奇葩。 党员致富带头人、白茶基地负责人朱文华说:“由于地理差异,黄平的白茶要比原产地浙江安吉的早十天左右成熟,我们要抓住这个时间差,及时组织农民采摘新茶,开足马力赶制茶叶,抢个‘早市’。” 小木耳大产业 春暖时节,在贵州远鸿生物有限公司食用菌基地菌棒生产线终端,一箱箱菌棒从整洁的培育室被当地村民搬运上车,发往全县各个种植基地,这是黄平县发展特色产业的一个生动写照。 贵州远鸿生物有限公司于年注册成立,当年在黄平县浪洞镇开始投资建设食用菌产业基地。通过三年发展,产业基地初具规模。走进园区,成片的大棚内菌香四溢,产业公路上车辆来回穿梭,干净整洁的厂房里工人正紧张有序忙碌着,让人们看到了龙头企业迸发出的活力,展现了特色产业健康发展的蓬勃生机。 “我们依靠‘党建引领支部带动农户参与’的发展模式,在全县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务工增收、订单种植等方式带动农户增收,调动群众参与生产的积极性,目前各个栽培基地已出耳的就有多亩,而今年计划新增的亩,已陆续种植亩。”公司负责人陈振刚如是说。 据了解,贵州远鸿生物有限公司浪洞镇食用菌产业基地每年为当地提供多个就业岗位,各栽培基地一年可解决0多人就近务工,务工收入多万元,助力多农户增收致富。 野菜种植助农增收 “我们村每天都有40多名村民在六源鲜野菜基地务工,一天收入80多元!”黄平县旧州镇川心村党支部书记王正才兴致勃勃地说。 黔东南六源鲜绿色餐饮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是贵州省首家集野菜种苗培育、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企业,该企业主要种植水晶冰菜、富贵菜、养心菜、红叶荨麻、蒲公英、紫背天葵等十多个野生蔬菜品种,年供苗万株,年产野菜万公斤,亩产值超过1.6万元,年创收0万元以上,吸纳了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悉,黄平县下一步规划种植山野菜亩以上,预计年产商品山野菜万公斤,年供应种苗4亿余株,产值力争达1.6亿元,可解决就业4万人(次)以上,务工收入多万元。 白茶、木耳、山野菜种植仅是黄平县发展特色产业的缩影。目前,太子参、白及、吊瓜、茭白及精品水果种植等特色产业在全县山间田野茁壮发展,每个特色产业都蕴藏着蓬勃生机,谱写着一曲曲各具特色的致富增收乐章,描绘出一幅幅“百姓富、生态美”的新农村画卷,擘画成一张张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 黄平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推动特色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融合,打响“特色”产业品牌,用好东西部协作平台,搭上“黔货出山”便车,促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特色产业是产业兴旺的抓手。黄平县将结合资源、市场、人力等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全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新格局,推动特色产业串珠成线、集群成链,让更多地农民分享特色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潘胜天杨光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tiankuia.com/qtkyfyl/9181.html
- 上一篇文章: 菠菜颜色绿得发黑,究竟能吃还是不能吃环
- 下一篇文章: 广东各地区特色工艺美术与土特产百家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