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但头汗出的四个病机
《素问·阴阳别论》有云:“阳加于阴谓之汗。”汗出,这一在临床上屡见的症状,实则反映了人体阴阳的盛衰以及病邪的性质。而在《伤寒论》中,对于辨汗之法有着极为详尽的论述,其中对“但头汗出”的论述更是颇为典型。在《伤寒论》中,导致“但头汗出”的机理,约有四个:一者,热与有形之邪相结。热邪与有形之邪相结,形成阳热之结,阻滞人体经络,使得阳气不能下达而只能上越,故而出现头汗。二者,误用下法导致变证。医者误用下法,本欲泻下实热,却因误下而使热邪上逆,亦能引发头汗。三者,火劫伤津而热迫津泄。火热炽盛,使得津液受伤,而火热又迫使津液从头部外泄,形成头汗。四者,少阳阳微结。少阳本为半表半里之经,邪入少阳,则阳微结而不通,其症可见头汗。以上四者,皆为《伤寒论》中导致“但头汗出”的机理。此乃粗略言之,细分则更为繁复。 热与有形之邪相结 热与水相互纠结,凝结于胸胁之间,形成了热实结胸证。这是因为阳热内陷与体内水饮相互结合而导致的。水热互结,热气在其中不能向外透发,反而向上蒸腾,所以只见头部出汗而身体无汗。正如条中所描述的:“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治疗应以大陷胸汤来泻热逐水并行,使邪气得以祛除,正气得以恢复。热与血交织,在血室中凝结,形成了热入血室证的病机。这是由于阳明热邪旺盛,侵入了血室,导致邪热迫使血液妄行,从而出现了“下血”的主要症状。邪热趁着血室空虚的机会,与血液搏结,导致气机不通畅,血热无法向外宣泄而熏蒸于上部,因此出现了“但头汗出”的症状。这个病症在条中有详细的描述:“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通过刺期门穴可以利导肝气、泻去肝热,使得气机通达、血脉和谐,汗出邪散而病愈。湿热交蒸,如同笼罩在肝胆之上的重重云雾,形成了湿热发黄之证。热为阳邪,如同春日的阳光,欲从汗液中释放而出,然而湿热交阻,无法宣泄外达,反而在内蕴结,导致三焦气化失司。此时,湿热之蒸气如同熏烤的烟火,弥漫熏蒸于肝胆之上,使得头部汗出而身体无汗,颈下之汗如同断线的珍珠,难以润湿整个身体。此时此刻,小便不利,如同小溪受阻,无法流淌自如。口渴而饮水如浆,如同焦土渴望甘霖,但体内瘀热在里,无法得到缓解。此时,身必发黄,如同秋天的稻谷,被湿热熏烤而变得黄焦。此时需要用茵陈蒿汤主治,如同拨开云雾见月明,让体内的湿热得以宣泄,恢复三焦的正常气化功能。误用下法导致变证 误用下法导致结胸或湿热发黄 若误下后结胸,则热与体内有形痰水相结;若不结胸,则热为湿郁而不得外泄,湿热熏蒸,二者皆可致但头汗出。症见条:“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 误用下法导致水热互结 邪热与体内之水饮郁结与里,不能外达而上冲则见“但头汗出”。症见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和解枢机,温化水饮,气机得以宣通,表里调和,周身汗出,邪去病解,阳气畅达而愈。 误用下法导致阳气浮越 若里未成实,误用苦寒泻下,必伤伐无辜,使阴液竭于下,阳气无所依附而脱于上,故见“额上生汗”。症见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误用下法导致热郁胸膈 误用下法,必然损伤胃气而致胃中空虚,邪气乘虚而入,无形之热归并于胸膈之间,郁热上蒸,故“但头汗出”。症见条:“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以栀子豉汤清宣胸膈之郁热则诸症可 火劫伤津而热迫津泄 阳热蒸迫,津液外泄,本应周身汗出,然火劫使津液亏虚,则阴不敛阳而阳热攻于上而出现“但头汗出”。症见条:“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条:“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齐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少阳阳微结 少阳主疏泄,三焦为全身气机之通道,今少阳枢机不利,阳气郁于里,不能宣发,但蒸于上,故“但头汗出”。症见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宜小柴胡汤以和解枢机,宣通内外,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周身濈然汗出而解,则表里诸证悉除。 通过对上述出现“但头汗出”条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但头汗出”只出现在三阳经病,而未涉及三阴经病,且“但头汗出”的主要病机正如叶天士所云:“头者诸阳之会,邪搏诸阳,津液上凑,则汗出于头也。”同时需要注意与正常情况下“但头汗出”相区别,如蒸笼头病证名,指小儿睡觉时头部出汗,而无其他症状者;正常健康人在进辛辣食物或热食时亦见头汗出,均属生理现象。在临床上做到仔细观察,见微知著对提高临床疗效大有裨益。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tiankuia.com/qtkyfyl/11045.html
- 上一篇文章: 黄芪泡水有损肝肾看看专家怎么说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