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目:

1.《离骚》(屈原)

2.《蜀道难》(李白)

3.《蜀相》(杜甫)

4.《望海潮》(柳永)

5.《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6.《项脊轩志》(归有光)

7.《陈情表》(李密)

8.《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9.《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10.《石钟山记》(苏轼)

11.《兰亭集序》(王羲之)

12.《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13.《客至》(杜甫)

14.《登快阁》(黄庭坚)

15.《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二、原文

1.《离骚》(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2.《蜀道难》(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3.《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望海潮》(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山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5.《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6.《项脊轩志》(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7、《陈情表》(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8、《兰亭集序》(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9.《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0.《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11.《石钟山记》(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12.《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13.《客至》(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4.《登快阁》(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5.《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三、重点词句挖空训练

1.《离骚》(屈原)

帝高阳之苗()兮,朕皇考曰伯()。

摄提贞于孟()兮,()庚寅吾以降。

皇览()余()度兮,()()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

纷吾()有此内美兮,()。

()江离与()兮,纫秋兰以为()。

()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

朝()()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

(),春与秋其代序。

()草木之零落兮,()。

(),何不改乎此度?

乘()以()兮,来吾()夫先路!

2.《蜀道难》(李白)

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及鱼凫,()!(),不与秦塞通人烟。(),可以横绝()眉()。(),然后天梯石栈相()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猿猱欲()愁攀()。(),百步九折()岩峦。扪参历井仰()息,以手抚()坐长叹。

()?畏途()岩不可攀。(),雄飞()从绕林间。(),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连峰去天不盈尺,()。飞()瀑流争(),()崖转石万()雷。其险也如此,嗟()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而崔嵬,一夫当关,()。所守或()亲,化为狼与()。朝避猛虎,();磨牙()血,杀人如麻。(),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

3.《蜀相》(杜甫)

丞相()堂何处寻,()。

映阶碧草自春色,()。

三顾()天下计,()。

出师未()身先死,()使英雄泪满()。

4.《望海潮》(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烟柳画桥,(),参差十万人家。

(),怒涛卷霜雪,天()无涯。

市列珠(),(),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

羌管弄晴,()歌泛夜,()钓叟莲娃。

(),乘醉听()鼓,()赏烟霞。

(),归去凤池夸。

5.《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解鞍少驻()程。()。尽()麦青青。自胡马()江去后,废池乔木,()厌言兵。渐黄昏,()。都在空城。

(),算而今、()。纵豆()词工,青楼梦好,难()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年年知为谁生。

6.《项脊轩志》(归有光)

项脊轩,()。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余稍为修(),使不上漏。前()四窗,()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亦遂增胜。借书满架,()仰啸歌,()然()坐,万()有声;(),小鸟时来()食,人至不去。(),明月半墙,(),(),()可爱。

然余居于此,(),()。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诸父异(),内外多置小门墙,()。东犬西吠,客()而宴,()。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家有老(),尝居于此。(),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尝一至。()每谓余曰:”某所,()母立于兹。”()又曰:”汝()在吾怀,()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亦泣。(),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门,自语曰:”(),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顾遗迹,如在昨日,()。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而居,久之,能以足音()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有神护者。

…………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南阁子,()。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树,(),今已()如盖矣。

7、《陈情表》(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夙遭()凶。生孩六月,();行年四岁,()。祖母刘()臣孤弱,()。臣少多疾病,(),()孤苦,至于成立。(),(),门衰()薄,晚有儿()。外无()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孑立,()。而刘夙()疾病,常在床(),(),未曾废离。

()奉圣朝,()。前太守臣()察臣孝廉,()。(),辞不赴命。诏书特下,(),寻()国恩,除臣()马。()以微贱,(),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以表闻,()。诏书切(),责臣()慢。郡县逼迫,();州司临门,()。(),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臣之进退,()。

伏()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育,况臣孤苦,特为()甚。且臣少仕伪朝,(),本图宦达,不()名节。(),至微至陋,过()拔(),宠命优(),(),有所希()。但以刘日()西山,(),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

臣密今年四十()四,祖母刘今年九十()六,(),报养刘之日短也。(),愿乞终养。臣之辛苦,(),皇天()土,实所共()。愿陛下()愚诚,(),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不胜犬马怖()之情,谨拜表以闻。

8、《兰亭集序》(王羲之)

永和九年,(),暮春之初,(),修()事也。群贤毕至,()。此地有崇山峻岭,(),又有清流激(),(),引以为流()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一咏,()。

是日也,天朗气清,()风和畅。(),(),所以游目()怀,(),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或取诸怀抱,()言一室之内;(),放浪形()之外。虽()舍万殊,(),(),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不能不以之兴怀,(),终期于尽!古人云:“()。”岂不痛哉!

(),若合一(),未尝不临文(),不能()之于怀。(),齐彭()为妄()。后之视今,亦()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

9.《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惆怅而独悲?悟()往之不(),知来者之可追。()迷途其未远,()。舟遥遥以轻(),()。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微。

乃瞻()宇,()。()仆欢迎,稚子()门。三径就荒,松菊()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以自酌,()庭柯以怡颜。(),审容膝之易安。(),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时()首而()观。云无心以出(),()。景()以将入,抚孤松而盘()。

归去来兮,()。世与我而相违,()?(),乐琴书以()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或命巾车,或()孤舟。既()以寻(),()。木欣欣以向荣,()。()万物之得时,()。

已矣乎!()?()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杖而()。登东()以舒(),临清流而()诗。(),乐夫天命复奚疑!

10.《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郭()驼,不知始何名。病(),()然伏行,有类()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他植者虽()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驼非能使木寿且()也,能顺木之天,以()其性焉()。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既然(),(),去不复顾。其()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故吾不害其长而已,();不()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之也。他植者则不然,(),其培之也,()。苟有能()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尔植,督尔获,早()()绪,早织()缕,字()幼孩,()()鸡()。’(),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以劳吏者,且不得(),又何以()吾生而安吾性耶?()。若是,()?”

问者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传其事以为官()。

11.《石钟山记》(苏轼)

《水经》云:“彭()之口有石钟山焉。”()元以为下临深潭,(),(),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置水中,(),而况石乎!至唐李()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之,南声(),北音清越,()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疑之。石之()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送之至湖口,()。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焉。()。至()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而山上栖(),闻人声亦惊起,()云()间;(),或曰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则山下皆石穴(),(),微波入焉,()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可坐百人,(),与风水相吞吐,有()()之声,与向之()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之乎?()者,周景王之无()也;()()者,()。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断其有无,可乎?()元之所见闻,()与余同,而言之不详;(),故莫能知;()。此世所以不传也。(),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元之简,而笑李()之陋也。

12.《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泻水()平地,()。

(),安能行叹复坐愁?

()酒以自宽,()。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不敢言。

13.《客至》(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

(),()门今始为君开。

盘()市远无兼味,()酒家贫只旧()。

(),隔()呼取尽余杯。

14.《登快阁》(黄庭坚)

(),快阁东西倚晚晴。

(),()江一道月分明。

(),青眼()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

15.《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世味年来()似纱,()。

小楼一夜听春雨,()。

矮()斜行闲作草,()()。

(),()及清明可到家。

◆合作交流,请联系个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tiankuia.com/qtkxgpw/8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