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野菜有点ldquo腥rdquo
“鱼腥草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 ——《名医别录》 鱼腥草源起鱼腥草,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属于药食同源的食物,经常出现在中国人的餐桌上。鱼腥草始载于《名医别录》,其后历代本草文献都有记载,“以清解肺热见长,为治肺雍之要药”。鱼腥草又名蕺菜、菹菜、臭猪菜、折耳根、猪鼻孔等,因其茎叶搓碎后有腥味,故名鱼腥草,而民间多称之为“折耳根”。 关于鱼腥草,其名为蕺菜时,有着更久远的的传说。相传二千四百年前,越王勾践在会稽战败求和,吴王夫差赐他返越。越王回国后立志报仇雪耻,卧薪尝胆,却不想碰上了罕见的荒年,为同国人共渡难关,勾践亲自登山寻找可以食用的野菜,最终发现了野生蕺菜。宋朝的《会稽志》记载:“蕺山……隶山阴(今浙江绍兴),旧经云,越王嗜蕺,采于此山,故名。”这段史料说明,鱼腥草作为野菜食用,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鱼腥草的采摘自然中野生鱼腥草多长于水边湿地,嫩芽青绿中又带紫色,气味辛烈,其根部与叶片皆可采摘食用。这种野菜生长能力特别强,总是割了又长,生生不息。 每年的4到10月份,都是鱼腥草采摘的季节,许多鱼腥草在茂盛时得到采摘,然后除去杂质、晒干,成为了秋冬季节市场上最常见的食材之一。 秋冬之际,由于受到寒潮和降水减少的影响,气候逐渐变得干燥,特别是在北方,室内燥热的环境,很容易就引起人体生黄痰等的肺热问题。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能清热解毒、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脾胃积热等。 嫌麻烦或没空采摘?快来戳商城小程序看看吧! 有小惊喜等着你哦~ (点击下图可直接进入~) 鱼腥草的食用鱼腥草的嫩茎可以直接吃,口感爽脆多汁,有淡淡的腥味。老茎需要搭配辣椒了,剁椒和油辣子均可,另外只需要一些盐巴和醋,就能让辣椒的火热掩盖住鱼腥草的土腥气,剩下的就只有直击天灵盖的特殊香味。 鱼腥草最适合搭配油多的荤菜和主食,清脆的口感和微涩的滋味特别解腻。鱼腥草作为佐料调味时一定要切碎,切碎之后拌在菜里,鱼腥草本身的脆韧口感就突出,而鱼腥味就减弱了。 其实鱼腥草的味道并不仅是鱼腥味,还包含着属于草木根须的一丝涩味,有如同香菜等调味料一般强烈的辛香,新鲜又嫩的鱼腥草细嚼之下还会有一缕回甜,口感是既脆且韧,很有“嚼”感。 鱼腥草入火锅 鱼腥草佐火锅 鱼腥草蘸辣椒油 左右滑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tiankuia.com/qtkxgpw/4011.html
- 上一篇文章: 最新关于现行贵州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收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