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畦依靠阳光来提高畦温,没有人工补温设施,属保温设施类型

性能:风障的作用是在冬春寒冷季节,阻挡北风侵袭减缓风速,保持风障畦内的热量,提高畦内温度条件。风速的减缓,也有利于减少畦内水分的蒸发量,保持土壤湿度。白天可把日光反射到畦内,增加栽培畦的日照强度,提高温度。夜间可反射畦内向外散失的长波热辐射线,减缓热量散失。上述作用,均可充分保持日光热量,提高畦内温度。

阳畦上的透光覆盖物可使阳光透过射入畦内,以增畦温和供蔬菜生长发育应用。同时能防止畦内热量以辐射和对流的方式逸出畦外。不透光覆盖物用于夜间保温,防止或减少苗床内热量以传导的方式散失。

阳畦依靠阳光来提高畦温,没有人工补温设施属保温设施类型。阳畦的防寒保温性能主要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冷床本身结构是否利于多接受阳光及光照时间的长短。一般情况下,前后墙高度符合标准,塑料薄膜向南倾斜度稍大,阳光进入就较多。同时,还应注意清洁塑料薄膜,早揭、晚盖不透光覆盖物,均有利于增加光照,提高畦温;二是风障的防风能力及不透光覆盖物的保温能力。风障严密,防风性能好,不透光覆盖物保温能力强,阳畦内的温度条件就较好。据济南地区观察,风障阳畦内的最低温度出现在1月下句至2月初这段时间,清晨畦内最低温度为3-5℃;2月中旬后畦内最低温度稳定在5℃以上:3月上旬后畦内最低温度在8℃以上。在整个冬、春季节,阳畦内白天的最高畦温,晴天可以达到20℃,阴天则下降。阳畦内的光照强度一般只有露地的50%-60%,在冬季日照弱、日照时间短的情况下,阳畦内的光照一般不足,在栽培中应切实注意。阳畦内的湿度夜间很大,可达空气相对湿度的%,白天亦在80%-90%,栽培中应注意调节。

改良阳畦

改良阳畦是在阳畦和小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保温性能优于小棚,利用价值也较高。

1.建造改良阳畦是个半永久性的保护地设施。由于其建造比阳畦费工,一般农民造好后连用1-2年,只有在保护不好,土墙倒塌后才拆除。所以建造场地应慎重选择。场地应为东西向延长的长方形,以有利于防寒保温、便于采光、经济利用土地和管理方便。改良阳畦间距2-3米,以风障不遮北邻栽培畦的光线为度。

首先建造土墙,北墙高1米左右,厚50厘米,两侧墙的最高点为1.5米左右。中柱用粗7-10厘米的竹竿或木杆,长1.8-1.9米,插入土中30~40厘米,每3.3米设一中柱。中柱上用10厘米粗的木杆作横梁。横梁与后墙间架设檩条,上覆高粱、玉米秸秆和湿土,共厚30-40厘米。畦前每隔厘米插一竹片,竹片一端插入后屋面前檐,一端插入畦埂,形成半拱圆状,畦的跨度为2-3米。竹片上覆塑料薄膜,夜间加盖草苫子保温。为增加防风保温效果,畦北侧加设1.53米高的风障。为了建造方便,近年来亦有不设后屋面,竹片拱架直接插在北墙上的改良阳畦,前坡面亦有半圆、拱圆和单斜面的类型之分。

2.性能与应用改良阳畦的保温性能较好,显著优于大棚、小棚和阳畦。一般比阳畦的地温、气温高4~7℃。保温性能接近日光温室。但是由于空间小、热容量小,增温快,降温也快,温度变化剧烈。在北京地区1-2月份10厘米处地温在5℃以上,3月份在14℃以上。改良阳畦在晴天的升温速度十分快,在上午10时揭开草苫子,1小时内气温可以增高7~10℃,最快可增高16℃。温度日较差很大,故应注意及时通风降温。在最寒冷的季节,改良阳畦内的最低温度也在2-3℃以上。阴天的日较差较小,约为1℃左右。改良阳畦内的空气相对湿度较大,夜间在90%以上,栽培中应注意通风排湿,严寒季节要控制浇水,以控制病害的发展。改良阳畦的保温性能仅次于日光温室,因此,华北地区可用于酸浆、紫背天葵、马齿苋等的育苗和春早熟栽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tiankuia.com/qtkxgls/9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