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乌鲁木齐哪家医院好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4037691708767084&wfr=spider&for=pc

蝉蜕

原文

会稽1剡县2民袁相、根硕二人猎,经深山重岭甚多,见一群山羊六七头,逐之。

经一石桥,甚狭而峻。羊去,根等亦随渡,向绝崖。崖正赤,壁立,名曰赤城。上有水流下,广狭如匹布,剡人谓之瀑布。羊径有山穴如门,豁然而过。既入,内甚平敞,草木皆香。

有一小屋,二女子住其中,年皆十五六,容色甚美,著青衣。一名莹珠,一名洁玉。见二人至,忻然3云:“早望汝来。”遂为室家。忽二女出行,云复有得婿者,往庆之。曳履4于绝岩上行,琅琅然5。二人思归,潜去归路。二女已知,追还,乃谓曰:“自可去。”乃以一腕囊与根等,语曰:“慎勿开也。”于是乃归。

后出行,家人开视其囊,囊如莲花,一重去,一重复,至五盖,中有小青鸟,飞去。根还知此,怅然而已。后根于田中耕,家依常饷之,见在田中不动,就视,但有壳如蝉蜕也。

注释

1会稽:三国吴时分会稽郡置临海郡(今浙江省东南一带)、建安郡(今福建省)、东阳郡(今浙江金华、衢州一带)。西晋至南朝末年,会稽郡仅辖今绍兴市和宁波市一带。2剡,古县名(剡县),西汉设置,在今浙江东部,包含嵊州和新昌。3忻然:高兴、欢喜。4曳履:闲暇、从容。5琅琅然:大方轻松的样子。

翻译

会稽剡县乡民袁相、根硕二个人打猎,经过了很多深山峻岭,发现了约有六七只的一群山羊,就追了过去。

经过一座石桥,既非常狭窄又很险峻。山羊过桥而去,根硕二人也随之追过桥去,追到了一处绝壁悬崖。悬崖是鲜红色的,像陡峭的墙壁一样耸立,名称叫做赤城山。悬崖顶上有水流而下,其宽窄就好像一匹布,剡县的人称之为瀑布。山羊经过的小径上有一个像大门一样的山洞,他们心中一亮就奔了过去。一走进山洞,发现洞内非常平坦宽敞,草木都散发着芳香气味。

洞内有一间小屋,小屋中住着两个女子,年龄都在十五、六岁,容貌姿色都非常美丽,身穿青色服饰。她们一个名叫莹珠,另一个名叫洁玉。她们看见根硕二人到来,欣喜地说:“早就盼望着你们的到来。”于是,他们就结成了夫妻。忽然有一天,两个女子要外出,说有其他姐妹也得到了夫婿,要去给她们贺喜。她们在绝壁悬崖上行走悠闲自在,脚步迈得轻松甚是潇洒。根硕二人思念家乡想回去,就偷偷地踏上了回家的路。两个女子得知后返身追了上来,就对他们说:“你们自当可以离开。”于是,她们就把手腕上的一个香囊赠送给根硕二人,嘱咐他们:“小心别打开它。”于是他们就回到了家。

后来根硕外出,家里人把他的香囊打开了来看。香囊像莲花的花瓣,剥去一层又一层,直到第五层,囊中有只小青鸟飞了出去。根硕回到家里知道了此事,懊悔不已。后来根硕在田中耕种,家里人像往常一样给他送饭来,只见他在田中动也不动。走近一看,但见他只剩下像蝉蜕一样的躯壳了。

感悟

这是一篇入仙窟故事,由同一叙事母题增益润色而来。《列仙传》卷下《邗子》即言邗子随犬入山,得遇仙吏侍卫。而遇仙女,则以《拾遗记》卷十《洞庭山》为早。本篇或受上述故事影响,写猎人于深山重岭逐羊,偶入仙源遇二八姝丽。南朝同类传说更多,如《幽明录》之《黄原》《刘晨阮肇》。清代《聊斋志异》之《翩翩》亦沿袭此一母题。

故事模式大抵是设置特异身份人物,如采药人、猎人,总之是出入于人迹罕至之地的,又因迷路等原因由羊、犬或流杯、灯烛等导入,邂逅的又往往是自荐枕席的风情女子,而后物转星移,发一番“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世事如梦如幻、转瞬即逝的感慨,以人间生老病死的失落感,反衬神仙不老的超凡性,从而别有情致地表达了一种超越俗世生命局限的期盼,而其百演不厌的与仙女的野合,则折射出对超人伦情爱的玩味与渴求。描写穴内环境,只一句“内甚平敞,草木皆香”,设置唯“一小屋”,仙女居此不亦荒凉简陋乎?一句“早望汝来”,可知等候之良苦。“遂为室家”,不免操之过急。二女出行,往庆“复有得婿者”,令人感到女儿国仙女倒像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不亦可悲乎?

袁相、根硕潜归,二女不告而知,以物相赠,不许开启的一囊一重重掩蔽着仙姝的诡秘,打开却只一青鸟倏忽而去。人于是在这失而复得、得而又失中陷入思考:蝉蜕而去的根硕之魂灵,究竟是化青鸟而去?还是重觅仙府别享安乐?抑或因家人私开腕囊怨恨而去?故事戛然而止,留有余韵。不过,袁相下落没个交代,最终给人以残缺之憾。

本篇所写袁相、根硕二人的经历就曲折地反映出这种情况。他们本是靠亲躬劳动谋生的平民,因为打猎而入深山,得娶仙女为妻——这是叫人多么称羡的艳事!更重要的还在于,他们不必再凭借服食养生、炼气导引等一系列复杂程序,便可望长生不死,遨游于域外仙境。就一般人民大众来说,渴望从此脱离动乱纷扰的现实社会,在这个太平世界里获得幸福安宁的生活;对那些崇信道术、企图白日飞升的方士名流来说,更是梦寐难求的机缘。故事所以能广为流传,被社会上不同阶层的人们所普遍欣赏,其基本原因正在于此。袁相、根硕二人终究是肉胎俗子,他们过不惯清静寂寞的仙家生活,怀念虽然艰窘多难、却是充满着温暖和热情的人世,终于偷偷踏上归家的路途。这一点,倒是准确有力地体现了劳动人民不能脱离劳动、热爱生活的特征;这种执著的入世思想要比一味退避逃脱、玄远清虚的出世观念高明得多。尽管小说中的原意并不是如此,但有什么办法?艺术形象常常大于创作者本人的主观意图。

关联

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一书中有一篇剡县人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二女仙,得结为夫妻,后刘、阮仍返人间的故事,和本篇所述情节极为相似,只是描写上刘书比较细致而已。不过,从实质精神上分析,我们总觉得它更多地受到了陶潜《桃花源记》的影响,这由篇内流露出来的对于美好、安定生活环境的向往之情间可以看到。自然,小说中所表现的思想内容绝不仅止于上述那些,它实际上还要复杂得多,在非人间的、幻想的故事上,处处打下了现实社会的烙印。

启发

清朝蒲松龄《白玉清》就深受此文的影响。这个故事咱们在另外一篇文章中单独讲解。

欢迎在文末发表留言评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tiankuia.com/qtkxgls/8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