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各地共享丰收喜悦共促乡村振兴天眼新
七星关: 普法宣传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为增强干部群众依法推进乡村振兴的法律意识,9月23日,省农业农村厅、毕节市农业农村局、七星关区农业农村局有关人员到毕节市七星关区朱昌镇开展中国农民丰收节普法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法律咨询等方式,围绕以“乡村振兴法治先行”“学法用法规范执法”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法》《民法典》《乡村振兴促进法》《行政处罚法》《贵州省法治宣传教育条例》等进行普法宣传,为农民群众解难答疑。 据悉,今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乡村振兴促进法》,着眼增进农民福祉,把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要求用法律制度固定下来,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今后,我们会将《乡村振兴促进法》纳入‘八五’普法规划的重点内容,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通过农村文化礼堂、农家书屋等,搭建有效的基层法律宣传教育平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省农业农村厅法规处二级调研员郑章和说。 毕节市七星关区朱昌镇开展中国农民丰收节普法宣传活动现场。 湄潭: 水稻机收减损确保颗粒归仓 进入水稻收割时节以来,湄潭县将水稻机收减损作为当前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水稻机收、产地烘干为重点,千方百计降低水稻收获环节损耗,全方位提升水稻机收质量,努力实现水稻颗粒归仓,为全年粮食稳产增产贡献机械化力量。 为加强机收服务供需对接,湄潭县抢前抓早做好机具检修、易损件更换等准备工作,协调农机销售企业和维修网点及时供货备件,优化售后服务。截至目前,全县共投入余台收割机具。同时,湄潭农机部门还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及时发布农机作业市场供需、气象交通等服务信息,大力推广“订单作业”,科学调配机械,确保成熟一片、收获一片。 此外,湄潭县提早摸清烘干机械保有和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分布情况,启动12条粮食烘干线,保障已收粮食安全入仓,减少霉变等产后损失;并且大力推行“机收、运输、烘干、销售”粮食不落地“一条龙”服务,以优质服务让农民省力、省时、省心,努力实现粮食安全生产、农民丰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湄潭县年秋粮机收减损现场培训会。 黄平: 着手做大做强野生蔬菜产业 近日,省农科院名誉院长、蔬菜专家李桂莲,省农科院园艺所副所长、省野生蔬菜专家小分队队长文林宏等专家赴黄平县调研野生蔬菜产业,为该县正在筹建的野生蔬菜食品加工厂选址,并对野生蔬菜秋冬季生产管理进行指导。 据悉,为了有效提升野生蔬菜的产品附加值,降低鲜菜销路受限等生产风险,黄平县拟投资余万元建设野生蔬菜食品加工厂。专家组建议,黄平野生蔬菜加工产品应充分考虑市场定位准确合理,在确定产品类型和解决生产原料来源的前提下科学统筹,做好销售风险生产风险的分析及评估。 在黔东南州六鲜源公司野生蔬菜基地,水晶冰菜、红叶荨麻、紫背天葵等20多个野生蔬菜品种正在不断上市,该基地种植面积已发展到多亩,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东等地。 今年以来,黄平县把野生蔬菜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来抓,不断完善野生蔬菜基地的排灌沟渠、大棚育苗设施、肥水一体化、冷链物流等设施,以“产业联盟”的形式联合企业抱团发展,力争带动全省野生蔬菜产业做大做强。 贵州省黄平县野生蔬菜基地(无人机照片) 罗甸: 3万多亩火龙果喜迎丰收 9月17日,罗甸县龙坪镇板庚村成片的火龙果已进入采摘旺季,基地负责人陈乾坤正顶着烈日,将今年第5批次采收的火龙果打包装箱。 “这种火龙果是自花授粉的蜜宝新品种,结出的果实个头均匀、果面光滑洁净、商品性极好,产量也比传统品种翻了一倍。”陈乾坤介绍,年,他在罗甸县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把亩土地全种上了新品种。为了结出优质果,陈乾坤不仅仅在品种上做文章,还对果园进行精细管理。现在只要他的火龙果一上市,就会销售一空。 罗甸县有“中国火龙果之乡”的美誉。近年来,罗甸不断探索创新,通过品种改良、绿肥种植等举措助推火龙果产业提质增效,并且运用大数据赋能火龙果产业,实现火龙果产业不断迭代升级,让老产业再次焕发生机活力。 当下,罗甸县3.54万亩火龙果迎来丰收,预计全年产量达3.4万吨,产值超2.4亿元。每天果农们都忙着往返于火龙果基地,果园里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田间地头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果农们在采摘火龙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刘蓝婴 刘悦王维维 通讯员史传鸿罗绍智 编辑唐怒娇吴采丽 编审方春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tiankuia.com/qtksltx/9179.html
- 上一篇文章: 马兰头面条菜蚕豆天气转暖,春菜悄然上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