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脾、肺经。有益气生津、补脾润肺功效。

适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肺虚燥咳、气阴两伤、干咳痰少、自汗气短、内热口渴、神经衰弱、心悸失眠、头昏健忘、小儿夏季热等病症。

西洋参味甘,性微寒,归肺、胃、心、肾经。有补气养阴、清火生津功效。

适用于气虚阴亏火旺、咳喘痰血、虚热烦倦、内热消渴、肺肾阴虚火旺、劳热咳血等病症。常与滋阴降火药同用。外感热病、气阴两伤、烦倦口渴者配清热生津药,用于津液不足、口燥咽干,亦治肠热便血。

    

太子参性平力薄,其补气、养阴、生津与清火之力,俱不及西洋参,属补气药中的清补之品,略有健脾之功,宜用于气阴不足之轻症、火不盛者及小儿患者。因其作用平和,多入夏方作病后调补之药,常用于脾、肺气阴两虚证。

西洋参性偏凉,入肺、胃经。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功效。常用于气虚阴亏、内热、咳喘痰血、虚热烦倦、消渴、口燥咽干,对于气阴两伤而火较盛者尤为适宜。

  太子参、西洋参二药味微苦,归脾、肺经,皆为气血双补之品,具有补益气阴、生津止渴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肺气阴两伤所致气短乏力、口干舌燥、或津伤口渴、消渴等。 

文/四川副主任医师 王相忠

图/源自网络      

相关文章

  天热进补太子参

  在众多的补益药中,太子参堪称药性平和、气阴兼顾的清补之品。太子参性味甘平,入脾肺二经,有补气健脾,补肺养阴,生津止渴等功效,可治疗脾气虚、胃阴虚引起的纳呆体倦、心悸自汗、水肿便溏以及肺燥咳嗽、痰少咽干诸症。

  天气炎热季节,饮食劳倦易伤脾胃,燥热汗多易伤津液,从而使机体正气受损,易招邪气侵袭。此时可适当进补些太子参,对身体有益。

  1

参梅茶:

太子参、乌梅各15克,用沸水浸泡或水煎代茶饮,不拘次数。可益气生津,清热解暑,健脾开胃。      

2

银耳参羹:

银耳15克,太子参5克,冰糖适量。将银耳泡发,与参同入砂锅中,先武火煮沸,再文火炖至银耳熟烂,加冰糖即成。有养阴润肺,补脾润肤的作用。

3

太子鸡:

太子参30克,鸡1只。将参洗净,将鸡切块,入锅内加水煮至熟烂,取出药渣,加盐等调味品即成。有补养气血之功,对体虚瘦弱,纳呆食少者尤宜。      

4

太子扁豆粥:

太子参、扁豆各20克,粳米150克。先煎煮参,连煎两次取汁;将扁豆切碎,和粳米煮成稀粥,再兑入参汁煮熟即可。有健脾养胃,生津化湿的作用,适用于胃中烦闷,大便溏薄者。  

5

太子红糖饮:

太子参15克,捣末水煎,连煎3次,取汁,加入红糖5克即成,一日分次服完。有润肺生津通便作用,对久咳、口干咽燥、大便不调、食纳不香者尤宜。      

6

双参焖鸭:

太子参、沙参各30克,老鸭1只,盐、葱、姜等调味品各适量。先将鸭和双参放入砂锅内,加水武火煮熟,再以文火炖约1小时,至鸭肉熟烂,取出药渣,兑入调料即成 。有补益肺阴的作用,适用于老年糖尿病病人、慢性胃炎以及阴虚之咳喘、便秘患者。 

文/河南主任医师尚学瑞

      夏服西洋参八法

  炎热的夏季,一些病后体虚、免疫力低下及老年人需要进补,但又怕上火。这个时候适合吃点西洋参,能益气养阴,清热生津。下面介绍夏季服用的八种方法:

      1

含化法

取西洋参片口中含服,待含软后细细咀嚼,随津液徐徐咽下,每次口含2~3片,每天含2~3次。      

2

冲粉法

将西洋参研为细粉,每次服3~5克,用沸水冲泡后代茶饮。    

3

炖服法

将西洋参片2~5克入瓷碗加盖,加适量冷水浸泡3~5小时,然后入锅蒸20~30分钟,于早餐前半小时服用。      

4

蒸蛋法

将西洋参粉5克,拌入打散的鸡蛋1个,入屜蒸熟食之。      

5

煮汤法

取大米50克,加水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西洋参5克,搅匀再沸即可做早餐服食。      

6

煮粥法

取大米50克,加水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西洋参5克,搅匀再沸即可做早餐服食。      

7

炖鸡法

取乌鸡1只,去毛净膛,将10克西洋参片纳入鸡腹中,隔水蒸熟,加盐调味,佐餐食鸡、参片。  

8

酒法

取西洋参片30克,加米酒毫升浸泡7天后饮用,每日2次,每次饮20~50毫升,酒饮尽后再续添继续浸泡,直至参淡而无味时,取出参片嚼食。

文/天津副主任中药师韩德承

    推荐文章:夏季吃菊花养生功效多几种常见吃法你不妨试试清凉中吃出健康营养师推荐四款凉拌菜五谷杂粮要这么吃才能发挥最大的营养功效!小小一个桃竟有这么多功效,太厉害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tiankuia.com/qtksltx/8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