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就藏在大湾区
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院士创立,也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个保护区(建于年),记录有种维管植物分布,其中有种蕨类植物、30种裸子植物、种被子植物,此外还有种苔藓植物和种大型真菌。 鼎湖山(伍志锴摄) 生活在鼎湖山的植物承载和见证周边社区的发展,也成就了中国的第一个保护区在此诞生,启航中国保护区的事业。鼎湖山的植物谱写的历史故事,为后人留下了浓浓的历史厚重感,也展现了其独特的生命魅力。 一、植物与社区文化 鼎湖山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境东北部,肇庆是远古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鼎湖山周边民众祖祖辈辈依山傍水,山抚育人,人保护山,二者结成了休戚与共的关系。鼎湖山的植物得到了村民们的充分利用,成了他们历代传承的宝贵财富。这些植物现在也成了鼎湖山的特产,促进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 人面子(Dracontomelonduperreanum) 漆树科人面子属,花期4-5月,果期8月。拨开种皮,内部的种子呈现人面形,故而得名。《广东新语》记述:“山居家,其祖父欲遗子孙,必多植人面、乌榄。人面卖实,乌榄卖核及仁,百余年世离其利。”鼎湖山周边的蕉园村祖辈几代人都有食用人面子的记录,家家户户门前都会种一棵人面子,也成了他们的传家宝。鼎湖山最大的人面子树位于庆云寺下层平台。当地人在它们的果实成熟后采摘,腌制,脆爽甘甜,美味可口。在鼎湖区的一些饭店,人面果是最受欢迎的餐前开胃果之一。 人面子(彭丽芳摄) 人面子种子(图片来自网络) 五指毛桃(Ficushirta) 学名粗叶榕,桑科榕属,叶成型后,有些成五指的形状,故而得名。鼎湖山周边村民将其根部用于煲汤,最常用于煲鸡,煲猪骨,汤香甜浓郁,口齿留香,是当地人煲汤的代表植物之一,现广泛见于鼎湖区餐饮酒店及家庭的餐桌上,成为能引发乡愁的植物味道。 五指毛桃(彭丽芳供图) 紫背天葵(Begoniafimbristipula) 秋海棠科秋海棠属,叶背紫色,故而得名。紫背天葵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鼎湖山最著名的特产。紫背天葵喜生长在潮湿的悬崖峭壁上,每年的3-10月能见植株,其他时候都是以宿根的形式生活在土壤中。当地人为了采集紫背天葵,需攀悬崖、越绝谷,可谓惊险之极。年,中国科学院第一任院长郭沫若先生视察鼎湖山,品尝了紫背天葵,写道“客来不用茶和酒,紫背天葵酌满杯。”自此更是得到世人美誉。科学家们屡试人工繁育紫背天葵,虽然成功,但仍无法大规模生产。因此,紫背天葵资源显得特别珍贵。 紫背天葵(彭丽芳提供) 紫背天葵(宋柱秋摄) 二、鼎湖山茶文化 肇庆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有产茶记载,宋时已有贡茶,明清时鼎湖山茶已名声显赫。肇庆鼎湖白云茶是岭南历史名茶之一,《广东新语》和《续茶经》中均提到端州白云茶,即指鼎湖茶。据李初荣《顶湖山白云茶铭》一文记载:“此茶产于白云之巅,根盘崔嵬,柯笼烟雾,沆瀣朝零,月华霄度,春后雨前抽新,谢故菩蕾蠏日之萌,依稀雀舌之吐,採弗后时制也,合度烹新,啜温宜日适腑。清芬入唇,烦襟亦潄,解醒比梅羹之和,佐读代熊丸之苦,赏此清供,可以朝暮。 茶园科普园(彭丽芳供图) 鼎湖山分布有许多野生的茶树Camelliasinensis,其它可作为茶饮用的植物还有15种。如野山茶,又名心叶茶Camelliacordifolia、壳斗科的甜茶Lithocarpuspolystachyus以及胡桃科的黄杞Engelhardiaroxburghiana。历史已无法考证,著名的鼎湖茶是出自哪一种。为传承鼎湖山的茶文化,现鼎湖山建有茶种植园和茶文化园。 三、植物与科学研究 盾果草(Thyrocarpussampsonii) 紫草科盾果草属。年,Sh.Sampson在鼎湖山采集了一份标本,成为鼎湖山首份主模式标本,开启了鼎湖山植物的另一价值——科研价值。对鼎湖山植物后续的科学研究和科学发现,为鼎湖山建立保护区奠定了科学基础。 盾果草(图片来自网络) 鼎湖钓樟(Linderachunii) 樟科山胡椒属,是鼎湖山保护区的创始人陈焕镛院士采集并命名,拉丁名中的chunii,也对应其姓chen,所以也称为陈氏钓樟,是鼎湖山内分布的42种以鼎湖命名的模式标本植物之一。 鼎湖钓樟(宋柱秋摄) 鼎湖钓樟(宋柱秋摄) 黄花大苞姜(Caulokaempferiacoenobialis) 姜科大苞姜属。我国特有的花卉,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博士王英强和导师张奠湘、陈忠毅研究员在鼎湖山从事黄花大苞姜传粉机制研究时发现,这种植物的传粉机制与其他植物的不同,既不靠风媒也不靠虫媒。他们经仔细观察和实验后发现,原来黄花大苞姜的花粉是液态的,通过自身的流动进入柱头实现繁育。这是和它们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由于黄花大苞姜大多“躲”在潮湿的悬崖峭壁上,开花又在早晨6时左右,不容易进行风媒和虫媒的传粉,在经历漫长的进化后形成了这种液体花粉,以滑动的形式来繁衍传播。这个新型传粉机制的发现,发表在国际期刊Nature。 黄花大苞姜(宋柱秋摄) 黄花大苞姜(宋柱秋摄) 四、植物与鼎湖山保护区的管理与保护 植物是自然保护的对象。植物对鼎湖山保护区的建设、管理和保护中扮演者各种各样、不可或缺的角色。 锥栗(Castanopsischinensis) 壳斗科栗属,鼎湖山森林的先锋物种,也是鼎湖山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对象——季风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锥栗的果实是鼎湖山内广东省省鸟——白鹇及其它鸟兽类的美食,每年的11-12月果实成熟。因果肉美味香甜,周边村民喜欢捡拾回家食用。保护区制定了管理规定,不允许村民捡拾锥栗种子。起初村民非常不解,觉得不砍树就是保护森林,为什么不让捡拾掉落在地的锥栗种子。在保护区工作人员的科普宣教下,他们知道了人为捡拾锥栗种子,一会影响森林中锥栗树种的自然更新,二会破坏鸟兽的取食生物链,从而破坏生态平衡。难道你忍心去和可爱的白鹇抢食物吗?现在村民慢慢理解了,生态平衡的理念在村民心里生根开花。 锥栗(宋柱秋摄) 锥栗果实(图片来自网络) 荷木(Schimasuperba) 山茶科木荷属。20世纪70年代,生物防火林带的理念兴起,鼎湖山保护区苗圃地种植了66种植物,用于筛选适用于鼎湖山防火隔离带树种,最后选出荷木作为鼎湖山防火带上种植。荷木,耐干旱贫瘠,树冠浓密,叶片厚革质,含水量大(达到42%),更兼树冠高大浓密,能组成高高的防火墙,生命力顽强,即使被火烧过,第二年便能恢复生机,而且在鼎湖山分布有荷木,说明这里的环境条件适合荷木生长。基于此,荷木便成为鼎湖山防火隔离林带的当家树种,目前已经形成茂密的林带,伟岸挺立,时刻保护着鼎湖山。 荷木(彭丽芳提供) 荷木果实(图片来自网络) 鼎湖山上千种植物一年常绿,愈发郁郁葱葱,靠着自身智慧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在我们不经意间与鼎湖山周边居民和鼎湖山保护区的保护文化彼此碰撞出更多有趣的故事,为后人津津乐道。 参考文献: 1.张云铃,刘明安.鼎湖山志[M].中山大学出版社, 2.何崚,陈伟明等.肇庆学报[J],,4(37):42-47 3.屈大均.广东新语[O] 4.肇庆市端州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肇庆市志[M], 5.张河远.广州市生物防火林带体系研究[D], 6.叶万辉等.栉风沐雨开创进取—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5周年纪念文集[M],广东科技出版社, 7.黄栢权.岭南佛教文化的特色及其传播[J],西江大学学报,,2(38):71-78 来源: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号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tiankuia.com/qtksltx/5263.html
- 上一篇文章: 0615到0621农场出产菜单
- 下一篇文章: JACC刊发张运等56项中药RCT汇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