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丕煦从大沽河畔走出的仁人志士
「本文来源:青岛日报」 莱西市文化和旅游局、莱西市水集街道主办的“传统士人与近代中国转型——王丕煦生平学术研讨会”将于年12月25日在青岛莱西市举行。为全面展示王丕煦先生在近代中国转型时期的主要事迹,借以进一步探讨近代中国转型期的波折历史,特此专版,以飨读者。 王丕煦简介 王丕煦(—),原名凤喈,字次雍,改字葵若,一字揆尧,号楸园,晚号韬谷。山东莱阳人(今青岛莱西产芝村)。清末民国著名学者、政治家、金融家。清光绪癸卯科(年)进士,日本法政大学优等毕业,清末历任内阁中书、浙江全省警务总稽查,浙江桐庐、东阳、桐乡等县知县,民国成立后任山东烟台军政府民政长、山东布政使、黑龙江省财政厅长,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议员,中央政治会议、约法会议议员,第一届知事试验主试委员、中华民国约法审查委员等,曾参加“公车上书”、中国同盟会创立、清末立宪运动、辛亥革命、护国运动,先后创办山东银行、中国银行(渝)、中国兴业银行、劝业银行、天津证券交易所,是山东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和中国现代金融业的开拓者。 胸怀家国“公车上书” 清同治十年旧历十一月初三日(年12月14日),王丕煦出生在山东登州府莱阳县产芝村(今青岛莱西市水集街道)。 王丕煦4岁入家塾读书。先生们不但敦促他勤奋学习,更教他做人的道理。他们常说,读书人重要的不是在才智,而是在气节、风骨,勉励他自强不息,心忧天下,日后成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14岁起,他在诗中袒露自己的志向—— 阿阁巢凤凰,麒麟在郊薮。一样仗羽毛,高飞胜远走。(《戏咏斗鸡》) 宗悫言志总角年,乘风蹴破浪万里。丈夫四方轻生死,古今英雄类如此。(《日本归舟遇风》) 公式府上,他认识了小他一岁的梁启超。二人师出同门,一见如故,很快成为知交。 4月15日,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在马关谈判,和议条款传回京师。王丕煦正在山东会馆等待揭榜,梁启超委托他联络山东举人,在松筠庵集会,传观文稿,联署上书,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 最令王丕煦叹息的,很多参会的山东举人,一看到上书文稿中有“迁都”“决战”主张,立刻就被惊呆了,生怕受到牵累,坚决不肯署名。山东是儒家文化发源地,儒家提倡的心忧天下、勇于担当的士人精神何在?“可叹百年兴礼乐,头巾陋绝鲁诸生。”当然也有例外,如山东日照丁惟鲁、山东东平侯延爽等,都在文稿上签了名,他们三人同乡、同庚,在这次上书中,也结下了“金兰之契”。 负笈东瀛入同盟会 庚子事变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愤慨之余,王丕煦拟东汉张衡《四愁诗》再赋新作,痛陈清政府腐败统治,提出“储异才”(教育)、“壮士血”(忠勇)、“横磨剑”(强兵)、“戒戎车”(武备)等四项救亡主张。 年,王丕煦参加清政府“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后举行的第一次科举考试。他感于时事,在试卷中借古论今,痛陈维新变法之必要——“不惜正本探源,慷慨陈辞,以冀挽既倒之狂澜,系千钧于一发”,受到各位考官的赞赏,称其“识见超卓,气韵沉雄,杰作也。”同年,王丕煦考取进士,并留京任职。 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于京师大学堂设进士馆。5月,他入馆学习,由于进士馆教习学识浅薄,第二年初,王丕煦就考取了日本留学,入东京法政大学学习。 法政大学速成科是清政府与法政大学合作设立的,招收对象为清朝在职和候补官员。法政速成科—年间共举办五期,学员包括宋教仁、汪精卫、杨度、章士钊、沈钧儒、蔡锷、汤化龙、胡汉民、朱执信、廖仲恺、居正等,这些人此后在推翻满清、建立现代国家的历史进程中成为主导力量。 年5月,王丕煦入法政速成科第三期学习。年10月,法政速成科第三班举行毕业考试。该班开班时共有学员人,因留学生风潮等原因,毕业学员66人,3人毕业成绩列为优等,王丕煦是其中之一。 年7月19日,孙中山从欧洲抵达日本。经张继(祖上是莱阳人)介绍,王丕煦与孙中山见面,又作为十七省代表参加了孙中山召集的同盟会筹备会。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王丕煦秘密入会。年底,他还和黄兴等人在孙中山东京寓所拟订了山东党人联络用的密电码。 这段时间,王丕煦致信山东士绅,介绍海外情况,劝导子弟留学,先后组织了80余人赴日留学。这些人后来大多成为同盟会员,为山东辛亥革命积蓄了力量。 辛亥举义造福齐鲁 年初,王丕煦在京参加各省资政院议员会议时,就与山东同盟会同志密议组织武装起义。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独立。11月4日,杭州新军起义,宣布建立军政府。8日起,浙江各县次第光复,王丕煦被公推为桐乡县民事长。 12月3日,江浙联军光复南京次日,王丕煦就受浙江军政府都督汤寿潜委派抵达南京,联络南方各省,筹组全国性的临时政府。12月25日,孙中山从海外归来,几天后被各省代表推选为临时大总统,并决定定都南京,南京临时政府遂告成立。 中华民国宣告成立之际,王丕煦还和孙中山等临时政府人员一同祭扫了明孝陵。 年5月至年9月,王丕煦任山东布政史(布政使是明清时期官职,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民国初期沿用这一官职,主要职责是分管民政的省级长官,不久改称民政长、省长)。王丕煦是最后一任山东布政使。 任职期间,正是新旧交替的转型期,山东政局及社会状况都呈现出复杂混乱局面。他和都督周自齐密切配合,一起治理匪盗、弹压济南防营哗变、处理“剪辫惨案”,大力推行议会民主政治、陪同孙中山视察山东、积极筹划地方建设,推动教育、工商、运输、金融等行业发展,这些举措为清朝刚去的山东带来了革故鼎新的崭新气象,被称为是民国山东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 据当时农商部统计:年山东共成立商会组织47个,年又新增45个。棉织企业由8家增加到63家,其他如酿酒、制糖、榨油、火柴、制蜡、制烟、皮毛制革等企业迅速增加到家。到年,山东民族企业数量多达家,企业职工人,山东成为民国初年唯一一个岁入高于岁出的盈余省份。 起草约法反对帝制 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关心的头等大事是财政。王丕煦是民初政坛少有的理财专家。袁世凯有意让王丕煦接任财政总长,并以“凤鸟来栖”等语相期。王丕煦不满袁世凯专权暴戾,反覆无常,作《悲凤歌》坚拒之—— 何来五彩凤?疑真复疑梦。 公式。 老凤下视谋稻粱,雏凤欲飞未肯翔。 狂飚骤起丹邱旁,碧海青天两茫茫。 嗟乎!凤欲栖梧,我将远游; 我有桐实,凤不可求。 几次电催无果,年9月6日,袁世凯颁布《临时大总统令》:“原任山东财政司长王丕煦调京侯用。” 年10月,袁世凯下令组织“中央政治会议”讨论国家大政方针。12月15日,政治会议开幕,王丕煦作为山东代表参会。政治会议决议成立“约法会议”作为立法机构,王丕煦当选并被袁世凯指定为提案审查委员,负责审查总统提案并撰拟审查报告,参与制定《中华民国约法》。 年3月18日,约法会议在北京象坊桥国会开幕。开幕式上,袁世凯从程序和实体上否定了年南京临时政府制订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王丕煦等立宪派试图建立以议会为中心、“主权在民”的政治理想此时已完全落空。 此时,四川金融风潮爆发,王丕煦借此机会离开北京,此后滞留在四川。是年,《约法会议记录》载明:“王丕煦,年9月14日解职。” 为平息四川金融风潮,年9月,王丕煦在重庆筹设中国银行四川分行。年1月,四川分行在重庆成立,王丕煦任首任经理(行长)。他通过发行中国银行四川地名兑换券,全力回收“大汉军票”,在无政府拨款和加重人民负担的情况下平衡了盈亏,迅速平息了这场金融风潮。这一事迹,受到四川商民各界的高度评价,也成为近代金融史上的一段佳话。 年8月,王丕煦的老友杨度、胡瑛等组建了鼓吹君主立宪的筹安会,邀他参加,他严词回拒。这时他的长孙刚出生,他即以“抱书远逊”之典为长孙起名“王逊”。年1月,蔡锷在云南誓师北伐,他作为川行行长,为蔡锷护国军从川行提取库款万元充作军费,支持其反对帝制维护共和。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tiankuia.com/qtkrybw/9455.html
- 上一篇文章: 诗画寻芳丨唤出嫦娥诗与听新华社客户端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