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葵依旧动摇于春风
春节刚过,菜市场上就有人在叫卖一种野菜,三出复叶,叶背是紫色,开着白色的小花,本地人叫“猫儿屎”,据说满山都是。卖菜人说,煲汤、炒菜、凉拌都很合宜,美味极了。我看着样子有点眼熟,却记不得哪里见过,查了一下天葵(Semiaquilegiaadoxoides)。植物志上没有猫儿屎这个名字,倒是有另外一个相似的俗名,老鼠屎,因其根外黑内白如老鼠屎一般而得名。猫儿和老鼠,这对天敌,在这相遇了。 我之前并没有见过野生的天葵,菜市场相遇后,再出门,便很注意,总是睁大眼睛看路边的野草,生怕一个不小心便错过了与这美好小花的邂逅。终于有一天,在西南大学某个人工湖边的草坪上遇到了这花。(西南大学的湖太多了,我实在无力分清,只记得是和新图书馆很近的那个)春风中的天葵,比我想象的要小,很是精致,白色的小花,的确如古人所记载,淡雅如梅。哎呀,我急忙端着相机,趴在草坪上各种拍,又掏出手机各种拍,丝毫没有注意形象的意思。几个阿姨披着颜色各异的长丝巾,在湖边坐着身段,咿咿呀呀地念着唱词,我听了几句,也没有听懂。如果唱的是是天仙配啊,与眼前这景这草那可是相配啦,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这《天仙配》的原型故事来自于《搜神记》里的《董永妻》,后被宋人编在《太平广记》的女仙卷。既然有女仙卷,肯定也有神仙卷啊。这神仙卷中时常出现一个地方——长安玄都观,与天葵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玄都观是隋唐时长安城的热门景点,香火极盛,普通人求仙拜神啊,道士炼丹修仙啊,都爱去这玄都观,可称之为俗世中的昆仑山(略有夸张)。玄都观最盛的时候,还种了很多桃树,春天桃花开了的时候,让长安城的男女老少们来踏青赏花,和现在成都龙泉驿似的。 唐元和十年,因政治原因被贬外地十年的刘禹锡回到长安。这天趁着春和景明,惠风和畅游览玄都观。到玄都观一看,原本清净的道观里俱是熙熙攘攘的看花人,刘禹锡觉得他可能来了一个假的玄都观,一个好好的道观栽什么桃树啊,这桃花和朝中那些浮夸的暴发户一个德行,只会惹人厌,有啥看头。刘禹锡烦恼地使出大唐文人必备技能——写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很不幸,这诗很快传到他认为的暴发户耳里,耿直boy刘郎又被贬到外地,这一去,又是十四年。 十四年后,五十六七岁的刘禹锡又回到了玄都观,这时的玄都观,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当年灿烂的桃花不知道什么时候都被拔了,一棵也不见了,“惟菟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刘禹锡想起十几年前的事情,皇帝都换了好几个啦,还有朝中那些暴发户,也不知道去哪里了,又写下“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又重来”,嘿,你们不是春风得意嘛,现在人呢,笑到最后的刘郎我啊才是赢家啊,人啊,就得活的久一点。哈,过了这一千多年了,我还能脑补出刘禹锡那调侃的意味。 道观里种燕麦不稀奇,道士也得吃饭不是,也许人家还要什么马啊,驴啊需要喂呢。但这菟葵是个啥,也是和桃花一样好看的?不不,古时候的菟葵就是现在的天葵(而现在的菟葵是指另外一种初春开花的植物),道士们种菟葵是可不是为了观赏,而是为了炼丹求仙。郑樵《通志》云:“菟葵,天葵也。状如葵菜,叶大如钱而浓,面青背微紫,生于崖石。凡丹石之类,得此而后能神”。郑樵既解释了天葵的名称由来,还告诉我们要想羽化登仙,就得服食有天葵的丹药。道士想的不就是飞上云层当神仙嘛,玄都观里种满天葵也不奇怪了。“菟葵燕麦”这个典故在刘禹锡之后,还时常被掉书袋的文人来用,辛弃疾啊,周邦彦啊都用过。 然后又过了好多年,清代的吴其濬在写《植物名实图考》天葵条的时候,问了一句“(菟葵)安能与燕麦动摇春风耶?”吴其濬处于清代出现衰落征兆的年代,偶尔在记载各植物的时候,发一两句感慨。不过,天葵才听不懂他的感慨,还是该开花开花,该枯萎枯萎,依旧动摇于春风。 (吴其濬说,天葵一名夏无踪,初生一茎一叶,大如钱,颇似三叶酸,微大而绿背,紫茎细如丝,根似半夏而小。春时抽生分枝,极柔,一枝三叶,一叶三叉,翩反下垂,梢间开小白花,立夏即枯) 最后说一句啊,这天葵可不能乱吃,不同体质的人耐受性不一样。也许你吃了既不能羽化登仙,也不能白日升天,可能只是食物中毒。 公号内容及图片版权归 撷花拾趣创制团队所有,任何组织、机构及个人不得擅自商用转载或二次修改,转载或合作请联系我们。 长按识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tiankuia.com/qtkpzff/4867.html
- 上一篇文章: 和天葵一起等阳光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