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次推文中,我们详细介绍了薄荷、苍术、丁香三味具有清香气味的中药材,简单提到沉香、麝香、冰片、苏合香、安息香、白芷等具有香味的中药,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中药都是具有香味或者是没有气味的,有一些中药,它们可能具有一些很特殊的味道,有的甚至并不是很好闻的味道,今天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中药中具有异香的“小可爱”们吧。

1鱼腥草

鱼腥草是一味常见的中药,又名折耳根,岑草、蕺、紫蕺、野花麦等,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干燥水上部分。鱼腥草也是一种常见的蔬菜,是南方很多家庭里常见的家常菜。听它的名字,就知道它的气味很特别,是一种类似于鱼腥气的气味。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收,洗净,阴干用或鲜用。鱼腥草产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野生于阴湿或水边低地,喜温暖潮湿环境,忌干旱,耐寒,怕强光,在-15℃可越冬,土壤以肥沃的砂质壤土及腐殖质壤土生长最好,不宜于粘土和碱性土壤栽培。

作为中药来讲,鱼腥草味辛,性微寒;归肺、膀胱、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排脓消痈,利尿消肿通淋的作用。主治肺热喘咳,肺痈吐脓,喉蛾,热痢,疟疾,水肿,痈肿疮毒,热淋,湿疹,脱肛等病症。内服:煎汤,15-25克,不宜久煎;或鲜品捣汁,用量加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

鱼腥草全草含挥发油,其中有效成分为癸酰乙醛(即鱼腥草素)、月桂醛、2-十一烷酮,丁香烯等、花、叶、果中均含有槲皮素、槲皮甙、异槲皮甙、瑞诺甙、金丝桃甙、阿夫甙、芸香甙等。

2败酱草

败酱草基原植物为草本植物,除西北外,中国各地均有分布,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北、安徽,山西,内蒙。败酱草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的壤土上,生长良好,适宜的土壤PH值为6左右。败酱草生命力较为顽强,,多生长于山坡草地、路旁,耐寒、耐热、耐旱、耐瘠性均较强,在阴坡潮湿环境,茎叶舒展,叶色深绿,生长茂盛,在阳光充足的干旱地方,茎叶皱缩呈灰绿色。

性味:性凉,味辛、苦。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瘀排脓。用于阑尾炎、痢疾、肠炎、肝炎、眼结膜炎、产后瘀血腹痛、痈肿疔疮。归经:入胃、大肠、肝经。炮制:洗净,晒干,切碎用。

黄花败酱根和根茎含齐墩果酸,常春藤皂苷元,黄花龙芽苷、胡萝卜苷及多种皂苷;含挥发油,其中以败酱烯和异败酱烯含量最高;亦含生物碱、鞣质等。白花败酱含有挥发油,干燥果枝含黑芥子苷等;根和根茎中含莫罗念冬苷、番木鳖苷、白花败酱苷等。

3山豆根

山豆根的来源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和根茎。产广西、贵州、云南。生于亚热带或温带的石山或石灰岩山地的灌木林中,也可生于海拔-的石灰岩山地或岩石缝中。越南北部也有分布,喜温暖、凉爽的环境,25~30℃最适宜生长,不耐寒,绝对温度低于5℃时生长停滞。一般土壤均能种植,忌积水。

山豆根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功效。主治咽喉肿痛,牙龈肿痛。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为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凡热毒蕴结之咽喉肿痛者均可用之,对胃火上炎引起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均可应用,本品还可用于湿热黄疸,肺热咳嗽,痈肿疮毒等证。煎服,3-6g。外用适量。

本品有特殊的豆腥味,主要含生物碱及黄酮化合物。生物碱有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臭豆碱和甲基金雀花碱等;黄酮类化合物包括柔枝槐酮、柔枝槐素、柔枝槐酮色烯、柔枝槐素色烯。其他尚含紫檀素、山槐素、红车轴草根苷等。

4当归

当归主产甘肃东南部,以岷县产量多,质量好,其次为云南、四川、陕西、湖北等省,均为栽培。国内有些省区也已引种栽培。当归的基原植物为低温长日照作物,宜高寒凉爽气候,在海拔-m左右均可栽培。忌烈日直晒;成株能耐强光。宜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栽培,不宜在低洼积水或者易板结的粘土和贫瘠的砂质土栽种,忌连作。

当归味甘辛,温。可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症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窃,跌扑损伤。

当归全草有芳香气味,全株均含挥发。挥发油成分复杂,单是低沸点部分就有10多种,其中有多种烃类,包括3种萜烯,另含多量蔗糖(40%)、维生素B12(0.25-40μg/g)、维生素A类物质(以维生素A计,含率为0.%)。根的皂化部分中含棕榈酸、硬脂酸、肉豆蔻酸及不饱和油酸、亚曲酸;不皂化成分中有β-谷甾醇。

东当归及北海当归的根含挥发油约0.2%,其中苯酞类物质,有东当归酞内酯、亚丁基苯酞及蛇床酞内酯、异蛇床酞内酯。此外,还含倍半萜烯类、对-聚伞花素、蔗糖、维生素B12、烟酸、叶酸及β-谷甾醇等。前者还含丁基苯酞及瑟丹酸内酯。两种当归的根及果实的挥发油中还含丁醇及乙酸。

5肉桂

肉桂的来源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肉桂生于常绿阔叶林中,但多为栽培。肉桂性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喜光又耐阴,喜暖热、无霜雪、多雾高温之地,不耐干旱、积水、严寒和空气干燥。栽培宜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酸性沙壤,可栽培于沙丘或斜坡山地。原产中国,现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等省区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广为栽培,其中尤以广西栽培为多。印度、老挝、越南至印度尼西亚等地也有,但大都为人工栽培。

肉桂的树皮有似桂皮的芳香和肉桂皮的甜辣味,气味芳香,可作香料,用于食品调味,含挥发油1.98%-2.06%,其主要成分为桂皮醛,占52.92%-61.20%,还有乙酸桂皮酯,桂皮酸乙酯,苯甲酸苄酯,苯甲醛,香豆精,β-荜澄茄烯,菖蒲烯,β-榄香烯,原儿茶酸,反式桂皮酸等。

作为一味中药,肉桂可以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症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

作者简介:张旭,女,汉族,生于年4月。河南中医药大学药理学硕士。

◆声明:本平台部分文章、图片和信息系来源于互联网,转载仅供传递信息或供个人学习、交流,并非赞同其观点和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版权内容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以便及时更改或删除。中国药房杂志社对原创内容拥有版权,任何人或单位若需复制、转载、摘编,须完整注明出处及标明作者,否则本社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本平台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中国药房网”







































点滴状白癜风
健康中国重要影响力年度人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ngtiankuia.com/qtksltx/2337.html